社團相關 國術 太極拳 影片Video 李小龍相關 相簿區

2007年9月17日 星期一

中國式摔跤的產生

摔跤在我國源遠流長,歷史悠久。根據文字記載和傳說,早在四千年前的原
始社會就有了摔跤活動。當時,人們為了求得生存,在與自然界進行鬥爭中,在
部落之間的衝突中,利用自己的力量、技巧取得食物和進行自衛,從而產生了古
代的摔跤。

據南朝人任昉著的《述異記》中記載:「奏漢間說,蚩尤氏耳鬢如劍戟,頭
有角,與軒轅鬥,以角觝人,人不能向。今翼州有樂名蚩尤戲,其兩兩三三,頭
戴牛角以相抵,漢造角觝戲,蓋其遺制也。」這種「蚩尤戲」就是我國古代摔跤
的雛形。由此說,我國古代摔跤始於黃帝時代。摔跤淵源公元前 11 世紀,周朝
初年,摔跤作為練兵的一項軍事科目出現。據《禮記‧月令》中記載:「孟冬之
月,……天子乃命將帥講武,習射御角力。」由於當時兵器差,射箭、駕車、角
力都是軍隊操練的主要科目。


春秋戰國是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大變革時期,列強對峙,互相攻伐,
戰爭頻繁,作為軍事訓練的摔較活動也得到廣泛的開展。《公羊傳》中記載,宋
閔公手下有一員大將叫長萬,是當時聞名於世的大力士,由於宋閔公揭露長萬曾
被魯師所俘,故「萬怒,搏閔公,絕其脰。」結果,宋閔公被長萬摔死。秦漢時
期,摔跤不僅作為重要的一種軍事訓練手段,也是節日和宮廷內表演項目。秦統
一六國後,進行了「車同軌、書同文」等一系列的工作,同時也統一了摔跤的名
稱為「角觝」。

1975 年在湖北江陵縣鳳凰山一座秦墓中出土的木蓖曾有古代摔跤的畫面。
這是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(公元前 208 年)的有關古代摔跤的史料。圖案上三
名男子,他們在進行摔跤比賽,氣氛緊張熱烈。左邊立者為裁判。上邊懸掛的帷
幕,表示在舞台上進行的比賽。一按畫面的排場看,似在宮廷內舉行的。由此可
見,秦統一六國後,把掉跤列為宮廷的一種娛樂項目,並在民間也有一定的開展
。從秦末到漢景帝的半個世紀中,摔跤活動曾處於低潮。

公元前 140 年,漢武帝時,摔跤活動又盛行起來。據《漢書‧武帝記》中
記載,規模最大的有兩次,一次是元封「三年春,作角觝戲,三百里皆來觀」;
一次是元封六年「夏,京師民觀角觝戲於上林平樂館。」河南省密縣打虎亭 2
號東漢墓中的一幅壁畫,描寫了當時摔跤表演的一個場面,陝西省長安客省莊漢
墓出土的銅牌上也刻有摔跤圖,畫面上是兩位農民打扮的男子在樹蔭下對摔。此
圖足以說明,漢代摔較活動已較普遍地開展,田間地頭也成了摔跤的場所。由於
漢代重視摔跤活動,摔跤的技術有了長足的發展,「三百里皆來觀」。同時,摔
膠比賽勝負有裁判員來判決。山東省臨沂地區金雀山漢墓中出土的絹畫上有一對
健壯的摔跤手,挽袖對視,準備決一雌雄,並有一名裁判員在旁拱手而言,以判
勝負。三國鼎足之後,曹操曾大力提倡摔跤活動,除把摔跤作為訓練士兵的手段
外,還列入百戲之內。在河南省南陽市出土的大塊漢磚上刻有角抵戲。

唐朝歷經貞觀、開元之治,國富民強,太宗皇帝李世民以隋亡為戒,選賢任
能、虛心納諫,社會經濟很快得到發展,而講武、習武的風氣不懈,故摔跤活動
在唐代的歷史上蜚噪一時,就連帝王也要上場助威,鼓勵士氣。據史料記載,唐朝時,每逢元宵節和七月十五的中無節均舉行摔跤比賽,許多帝王不僅愛看,而
且有的還是摔跤能手。唐朝末年,朝廷還建立了官辦的相撲棚,收羅和訓練摔跤
能手,入選者稱為相撲人,每當朝會、宴聚、祭祀之時,相撲人專門進行摔跤表
演。

秦漢以來,摔跤的主要技術是較力量,並可以拳打腳踢,用擒拿方法扭斷手
臂、腿腳,直至把對方摔死。明朝萬歷年間出版的《萬法寶全》一書中,就有古
摔跤圖樣。當時把摔膠列為六御之內,作為軍隊作戰訓練的重要手段。據《明史
‧江彬傳》中記述,御史喬白巖和應天府丞冠天敘還很注重選材和採用針對性的
訓練(別教法勢)方法,在戰術上注意到以矮制長,這些,無疑是對摔跤在選材
、訓練以及戰術運用上的一大貢獻。

公元 1638 年,明朝官員陳元斌,為了復興明朝的天下,東渡日本,求援兵
於德川幕府,結果求援未遂,留居日本,這樣陳元斌就把中國武術和摔跤傳到了
日本,後經日本改革和發展,成為日本現在的相撲和柔道。

清朝用武力起家,入主中原,一直保持著尚武崇戰的風氣,加之清朝歷代皇
帝大力提倡摔跤運動,因而「布庫」之戲得以廣泛傳播。總之,摔膠運動由於清
代皇帝的大力提倡,滿族、蒙族和漢族跤手相互學習,取長補短,使摔跤技術不
斷提高、不斷完善,最終發展成近代中國式摔膠,所以說,中國式摔跤是我國各
族跤手共同創造和發展起來的。

0 意見:

歡迎加入 東海國術社